365体育投注-【官方授权牌照】@

图片

图片

市政府办公室365体育投注-【官方授权牌照】@印发海门市知识产权“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市政府 发布时间:2017-01-16 字体:[ ]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区、镇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各垂直管理部门(单位):

《海门市知识产权“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十六届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海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16日

海门市知识产权 “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制度作用,更好地引领和支撑自主创新,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创新之城,


根据《国务院365体育投注-【官方授权牌照】@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365体育投注-【官方授权牌照】@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江苏省“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海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海门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知识产权工作主要进展

“十二五”时期,海门知识产权工作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增强,为“十三五”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奠定了基础。

1.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格局初步形成

出台《海门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了知识产权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门工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市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

2.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明显提高

新增专利申请28490件、授权200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756件,授权343件,企业专利申请8555件、授权458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41件,PCT专利申请量达101件。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5323件,拥有驰名商标14件、省著名商标46件、南通市知名商标84件,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11件,地理标志3件,版权作品登记5112件。

3.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强化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充实了知识产权人员队伍,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经费逐年增加,2015年达到2695.3万元,年均增长45.58%。知识产权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出台了《海门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2—2016年)》、《海门市专利资助奖励办法》、《海门市专利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促进知识产权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有效促进知识产权管理绩效提升。

4.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日益突出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不断提升,25家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其中8家企业获省“贯标”绩效评价优秀,4家企业通过国标第三方认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计划深入实施,5家企业承担省级、市级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4家企业承担省级专利实施计划项目。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数量逐年提升,35家企业被评为南通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5.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有效提升

积极推进企业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先后组织江苏银行、财政局联合审查为全市26家企业发放了科技贷款1.23亿元,市财政担保资金达900万元,“苏科贷Ⅰ”授信达1.8亿元,“苏科贷Ⅱ”授信达4.05亿元。多次成功举办了海门市专利技术交易会,邀请中国专利开发总公司、中国技术交易所等知识产权运营商和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前来海门开展产学研洽谈,实现技术转让和专利交易合同金额达2475万元。探索开展专利保险工作,海门人保公司为 12 家企业办理了多单专利侵权责任险产品,投保专利41件,投保金额  82.6万元。

6.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

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累计开展10次知识产权“护航”联合执法活动,累计调处侵权、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12件,案件结案率达100%。积极创建省“正版正货”承诺示范街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被认定为省“正版正货”示范创建街区。引导生产和流通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履行制售“正版正货”承诺,美罗家纺、心愿家纺、明超家纺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正版正货”承诺企业。

7.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持续开展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机构引进工作,累计引进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等1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组织20多名知识产权专家深入30余家企业实地调研,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优质服务。建设了海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专利检索、区域专利监控、专利资助统计、专利月报分析等服务,围绕海门市重点产业发展,建设了高压输变电、生物医药产业专利数据库,为企业提供专利信息检索分析服务。

8.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工作有效提升

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要求,以“4·26”世界知识产权宣传日、“科普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为契机,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乡镇、市场、学校进行知识产权宣传和现场咨询活动,累计举办宣传咨询30次,咨询人数达6000余人次。积极开展各类知识产权专业培训班,累计举办50期培训,培训人数超过6000人次。积极组织企业人员参加省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共计105人获得知识产权工程师证书。

表1 海门市“十二五”知识产权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分类

指标

完成情况

知识产权创造

专利申请量/授权量

28490/20051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13.41件

PCT专利申请量

101件

商标注册总量

5323件

版权作品登记量

5112件

知识产权运用

企业专利申请占比

30.03%

企业专利授权占比

22.88%

专利质押融资

1.23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

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

≥75%

权利人满意度

≥80%

调处侵权、查处假冒专利案件数

112件

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2个

贯标企业数

25家

知识产权服务

专利代理机构

10家

专利代理人数

30人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1个

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

2个

知识产权人才

企业知识产权总监

50人

知识产权工程师

105人

(二)面临形势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更加复杂,世界经济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和变革,知识产权更加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发达国家相继升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维护其竞争优势,不断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发展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国家先后颁布的“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战略,均作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构建产业化导向的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的决策部署。省委十二届十一次会议根据国家有关部署和要求,确立了“十三五”期间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对加快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门经济社会整体已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发展动力正在加速转换,发展空间实现拓展优化,发展的稳定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海门将处于基本现代化探索建设期、开放合作深度融合期、发展动力加速转换期、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期、民生福祉提质改善期。经过“十二五”的努力,海门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管理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和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增强。

为此,“十三五”时期,迫切需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新机遇,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城市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对照“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海门”的要求,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率先建成创新之城、率先融入苏南发展、争当南通发展‘领头雁’”总体目标,锁定“环沪地区的节点城市、陆海统筹的示范城市、改革创新的先行城市、共享发展的文明城市”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以加快知识产权与经济融合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为突破,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为重点,着力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质效提升,着力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提升,着力推动知识产权人才能力提升,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海门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

把改革摆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着力破除制约知识产权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增强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坚持政府引导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突出政府在宏观管理、制度完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构建更加规范合理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

3.坚持市场主导

尊重发展规律,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将其与政府引导有机结合,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

4.坚持统筹协调

坚持全市知识产权统筹发展,依据区镇产业发展特点,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加强开放合作,积极获取支撑知识产权发展的各类资源,加快提升知识产权整体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海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知识产权人才支撑体系健全,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幅提升。

(一)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显著提高

知识产权人均拥有量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结构进一步优化。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以上,版权作品登记量累计达600件,商标注册量累计达500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达500件以上。在主要产业领域形成一批核心专利、知名品牌和版权精品等高价值知识产权。

(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大幅提高

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进一步加快,知识产权许可转让及质押融资额明显增长。打造拥有组合专利布局和高附加值的“杀手锏”产品150个,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7%。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10个,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5%。

(三)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大幅提高

知识产权管理效能明显提升,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拥有一支人员稳定、专业素质高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知识产权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全确立。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参加贯标企业数累计达200家。

(四)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优化

形成行政执法更加便捷、与司法保护衔接更加顺畅、维权援助更加高效、市场监管更加有力、行业自律更加规范、权利人自我保护更加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超过85%,知识产权权利人满意度超过85%。外商在365体育投注-【官方授权牌照】@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明显提升。

(五)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建立市、区镇、企业三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档升级。建成一批覆盖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机构,实现服务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培育本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5家,服务年营业收入达2000万元。

(六)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形成一支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企业知识产权总监达200人,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品牌管理专业人才和版权经理人达1000人,从事知识产权代理、运营、策划、信息等服务的专业人才达300人。

表2 海门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指标

发展目标

知识产权创造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25件

累计PCT专利申请量

500件

累计商标注册总量

5000件

累计版权作品登记量

6000件

知识产权运用

拥有组合专利布局和高附加值的“杀手锏”产品

150个

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7%

专利密集型产业

10个

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5%

知识产权保护

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

85%

权利人满意度

85%

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2个

贯标企业数

 200家

知识产权服务

本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

5家

服务业年营业收入

2000万元

知识产权人才

企业知识产权总监

200人

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品牌管理专业人才和版权经理人

1000人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300人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知识产权创造,提升知识产权产出质量

1.大力提升创新主体创新能力。

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专利创造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发明专利、PCT专利的奖励力度,不断优化专利结构。深入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清零”行动,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通过委托开发和购买知识产权,大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专利布局促进计划,支持企业围绕主导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拥有组合专利布局、较强专利护航能力和高附加值的“杀手锏”产品。

2.提高产学研协同创造水平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纽带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共建高水平的研发载体,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大力推进校企联盟、校地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依托科技镇长团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本地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海工平台、工业机器人、3D打印、基因测序、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充分利用专利分析,开展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产业化技术。

3.培育高价值专利

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及海洋工程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支持建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联合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在高端数控机床、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材、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保护范围宽、竞争优势强的高价值专利。提升海门生物医药科技创业园、复旦复华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海门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水平,促进具有高价值专利支撑的重大目标产品的开发。

专栏1:专利质量提升工程

引导企业将专利信息利用融入技术研发全过程,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通过专利信息分析提升研发的起点和水平,加强专利前瞻性布局,提升专利创造的质量。鼓励企业围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协同攻关,推进专利技术商品化、产业化,不断形成拥有组合专利布局和高附加值的专利“杀手锏”产品。

到2020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PCT专利申请量达500件以上,打造专利“杀手锏”产品150个。

4.培育知名度商标

实施“一企一标”、“一村一标”工程,加大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注册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市场主体自主商标拥有率,支持行业协会注册集体商标。实施高知名度商标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商标文化建设,推进品牌培育基地建设。以现代家纺、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支持产业领军企业创造以核心专利为支撑、市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的高知名度商标。积极推进海门名特优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名牌农产品的创造,打造品牌农业海门名片。

5.培育高影响力版权

实施核心版权培育计划,在家纺、红木等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形成一批核心版权。以“五个一工程”为引领,实施江海文化“七个一”精品创作系列活动,努力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有机统一,体现时代风采、富有海门特色的精品力作,创造一批具有高影响力的版权。推动家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互动,促进面料设计与花纹设计有机结合,培育一批高价值版权。争创国家版权管理示范城市。

(二)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提升知识产权管理绩效

1.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部署,探索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沟通、重大事项通报和重大案件会商的机制,深化市、区镇知识产权工作会商机制,建立政府部门、企业知识产权联络员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宏观数据监测统计。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清单,知识产权风险审议项目清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目录清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目录清单,专利“杀手锏”产品目录清单,高价值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培育清单。

2.深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

按照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建设的统一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推动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通过加强分类指导、强化规划导向、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平台和服务支撑,支持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由省级试点向省级示范跨越。

3.加强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管理

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制度,研究制定《海门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管理办法》。围绕政府资金资助的重大经济科技项目、创新创业人才引进项目、涉及国家利益的企业并购和技术出口活动以及重大展会等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发现活动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引导重大经济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建立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重大技术改造等项目的全过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提升经济科技活动效益。

专栏2: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提档升级工程

以海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为基础,加强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等政策衔接,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服务、人才和企业工作,推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向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升级,推动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升级为省示范园区。

到2020年,海门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试点园区。

(三)培育知识产权强企,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

1.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以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支持其联合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托管。以高新技术企业、重大科技经济项目承担企业、拟上市企业、外向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将企业“贯标”认证情况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高新技术企业推荐和知识产权示范及优势企业认定、上市后备企业遴选、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推荐的重要依据,支持银行将“贯标”认证情况纳入企业信贷信用等级评定。

2.提升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能力

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试点示范培育计划,以科技小巨人企业、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创新企业、外向型企业为重点,引导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在“五有五会”的基础上,提升专利信息利用、专利创造、专利运用、专利保护、专利管理的层次和能力。深入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以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拟上市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为重点,鼓励企业围绕生产经营发展目标,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开展专利导航企业发展研究,制定并实施支撑整体经营战略的知识产权战略,实现创新水平、市场开拓、规模效益的全面提档升级。

3.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

以知识产权强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承担企业为重点,选取具有较强创新实力、较大品牌优势、良好发展潜质的骨干企业,不断强化知识产权集聚优势,尽快形成拥有核心专利和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支持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提升专利支撑品牌发展意识,结合自有商标品牌产品,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开展核心技术专利挖掘布局,形成具有专利组合支撑的高附加值产品。鼓励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拓展国际创新合作,主动介入国际研发分工,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的制修订,加强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开展国际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专栏3: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工程

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为核心,推动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以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支持其联合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托管。以高新技术企业、重大科技经济项目承担企业、拟上市企业、外向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以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拟上市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为重点,鼓励企业制定并实施支撑整体经营战略的知识产权战略。以知识产权强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承担企业为重点,不断强化知识产权集聚优势,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

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发明专利申请全覆盖,超过200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超过50家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10家。

(四)加强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1.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作

以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实施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计划,建立产业政府宏观政策引导、行业中观协同创新、企业微观技术专利挖掘布局的分层次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在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绿色建筑等技术领域,利用专利信息开展产业专利布局,以专利导航机制引领和支撑产品高端创新,逐步打造专利密集型产业。支持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鼓励联盟通过共建专利池,促进专利技术在联盟内部共享,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支持联盟主导制定一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专栏4: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程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深入调研产业、企业创新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运用专利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专利深度挖掘,明晰产业竞争格局,确定产业发展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建筑等产业集聚区探索开展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建立专利分析与产业决策深度融合,专利运用对产业效益高度支撑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形成成果转化群体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到2020年,建立新兴产业政府宏观政策引导、行业中观协同创新、企业微观专利挖掘布局的专利导航工作机制,开展专利导航产业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10个。

2.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研究制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规划,设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专项资金,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调查统计。实施商标密集型产业培育计划,以装备制造、现代家纺、电子信息、轻工建材等传统主导产业为重点,通过强化创意设计、商标许可、品牌连锁、注册集体商标等,提高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将家纺产业集群打造成江苏省品牌培育基地。实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提升工程,加快发展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信息和版权服务等核心版权产业,支持各区镇依托自身文化资源,推进家纺、红木等版权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特色版权文化产业带和集聚区,逐步形成一批版权密集型产业。

3.开展园区特色知识产权工作

围绕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工业园区等六园区的发展规划,建立六园区的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强化园区的知识产权管理,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开展特色产业发展分析,研究制定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一园区一产业,一产业一战略”的格局。围绕各园区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产业知识产权专家库,搭建知识产权工作支撑平台,鼓励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支撑各特色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4.试点培育知识产权特色镇

开展各镇知识产权资源调查,摸清各镇知识产权资源分布状况。研究知识产权资源、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匹配度,编制特色镇知识产权资源配置导向目录。研究制定促进知识产权资源和创新资源向知识产权特色镇集聚的政策,建立特色镇知识产权发展监测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质量,逐步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集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健康发展的知识产权特色镇。

5.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建立支撑产业国际化发展工作体系,加快建设“国际创新谷、海外知识产权转移中心”合作载体,围绕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开展知识产权预警分析工作,及时发布预警研究成果,提高行业市场抗风险能力。支持产业联盟联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收集产业海外知识产权问题和案件信息,发布与海门密切相关的主要贸易地、对外投资目的地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产业竞争动态和风险预警,为加强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解决知识产权争端提供服务。

(五)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融合

1.加强专利技术产业化

建立由企业、科研院所、产学研研发平台共同参与的专利技术转化实施工作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运用激励机制,支持基础专利、核心专利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将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加强处于培育期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级产业特色基地、“创新核心区”的知识产权转化工作,加快各类科技园区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支持孵化器、园区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创新型企业孵化进程,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推进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打造一批专利“杀手锏”产品,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产业化。

2.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

整合优质资源,建立起覆盖主导产业、定位清晰、竞争有序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完善“银行支撑、担保支持、创投优先、财政扶持”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建设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构建网上交易与现场交易相结合的交易服务体系。支持优势产业的企业通过组建知识产权联盟,联合出资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公司等方式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投资等活动,促进联盟成员共同运用知识产权成果,形成成果共享的群体优势,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

3.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办法,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转化机制。研究制定科技金融风险补偿和补贴政策,简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流程,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许可转让、融资担保等市场规则。引导和支持银行、风投、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产品,加大对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逐步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常态化、规模化。拓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发展知识产权执行保险和侵权责任保险,加快培育知识产权保险市场。

(六)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1.提升知识产权执法绩效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构建设,优化行政执法资源配置,完善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和专利行政执法常态化机制,推动专利行政执法常态化。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以制造业、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等为重点开展执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网络版权保护机制,深入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档案,将假冒专利、假冒商标、侵权盗版等信息纳入企业或个人征信系统。加强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实现对市场采购贸易全流程知识产权多部门联合监管服务。

2.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建设南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海门分中心,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实现维权援助网络在全市范围的覆盖,拓展维权援助服务领域,开展互联网、展会以及众创空间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建立以外向型企业、上市企业为重点的风险预警和维权援助咨询服务顾问制度,指导企业建立风险规避和纠纷应对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工作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综合受理平台,完善举报投诉案件移送督办、案情反馈、信息共享、举报奖励等工作制度。开展海外参展、技术引进、专利跨国许可、跨国并购、涉外维权等国际化知识产权思维和实务技能普及培训,帮助企业规避海外知识产权风险。

3.强化行业知识产权自律

大力推进美罗家纺等“正版正货”示范企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等“正版正货”示范街区持续开展承诺活动,加强专业市场知识产权示范推广工作。推动知识产权执法机关与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社团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监督机制。支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行业协会和联盟研究制定行业知识产权自律标准,鼓励企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知识产权,促进商品制售企业自觉抵制专利侵权、假冒行为。

专栏5:知识产权执法能力提升工程

以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市专利执法机构建设,培养执法骨干,优化行政执法资源配置。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积极开展“护航”等专项行动,切实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力度。

到2020年,市成立执法大队,全市培养专业精通、能力突出的综合执法骨干10名,年立案查处假冒、侵权纠纷处理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数量50件以上。

(七)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助推知识产权发展

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健全市、区镇、企业三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南京)中心海门分中心。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进海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新兴产业专利数据库。支持六区六镇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特色明显的“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分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2.发展社会化知识产权服务

搭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的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高端服务机构引进力度,引进一批业内领先的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申请、维权、培训、信息、运营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加大本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通过鼓励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与引进机构的合作交流等方式,支持本地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3.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质量

实施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引导服务机构创新经营模式、拓展业务渠道、优化服务内涵,支持服务机构开展特色化、高端化服务,重点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咨询、运营、预警、托管等综合服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备案和信用管理制度,推行服务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加强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监管,规范服务机构经营行为,对服务机构实施“优胜劣汰”制,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更好地满足知识产权发展的需要。

专栏6: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以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为核心,建立健全市、区镇、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档升级,推进六区六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分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新兴产业专利数据库。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向信息利用、咨询辅导、战略规划等方面延伸。

到2020年,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完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的提档升级,建成5-10个重点产业专利数据库。

(八)加强宣传和人才培养,优化知识产权发展支撑

1.深化知识产权宣传

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建立政府主导、媒体支持、公众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体系,深化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努力营造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环境。围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普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日等主题,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进区镇、进市场、进学校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大力发挥由传统媒体、新媒体构成的立体宣传网络作用,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等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开展知识产权深度宣传,加强对重大知识产权成果、典型创新人物、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的宣传,形成有利于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2.加强人才引进与优化配置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各类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力度,将知识产权人才纳入“东洲英才”引进计划范畴,进一步加大国家“”、省“双创人才”中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库,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动态管理,促进人才向知识产权优势产业和企业流动。支持企事业单位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完善薪酬制度,使知识产权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3.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对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分类培训。在各类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培训班设置知识产权专题课程。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执法、服务专业人才在职培训,加强知识产权律师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工程师、知识产权总监培训力度,加快培养高层次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流动课堂”推广计划,满足企业个性化发展需求。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将知识产权列入重点工作,加强与省知识产权局、南通市知识产权局的会商。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职能作用,加强规划任务的统筹协调和推进,及时研究解决“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政府相关部门结合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切实抓紧抓好规划实施工作,坚持用改革办法破除制约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障碍,引导企事业单位为365体育投注-【官方授权牌照】@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强化政策保障

加快构建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服务和人才工作开展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引导知识产权结构调整、质量提升的激励政策。加强专利产业化等鼓励政策的修订与完善,逐步形成知识产权扶持资助向重点企业、重点技术创新平台和重点产业倾斜的政策。制定出台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专利质押融资等相关政策,推进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贸易等公共政策的衔接融合及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协同。

(三)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重点用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要将知识产权专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产业化。拓宽知识产权投入的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全社会大力增加知识产权投入,形成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投融资格局。通过增加科技投融资补贴额度、扩大风险补偿比例,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四)加强监督考核

建立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强化工作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严格目标绩效考核。各区镇、各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推进方案和措施,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对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知识产权示范及优势企业认定、上市后备企业遴选、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推荐的重要指标。将高价值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转化情况作为研发人员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